拼音: táo lǐ zhī jiào怎么读
注音: ㄊㄠˊ ㄌㄧˇ ㄓ ㄐㄧㄠˋ
感情 中性
指老师的教诲。 复制
出处:明・汤显祖《牡丹亭・延师》:“学生自愧蒲柳之姿,敢烦桃李之教。”
用法:作宾语;用于书面语。
老师的教诲。《明・汤显祖・牡丹亭・第五出》:“今日吉辰,来拜了先生。学生自媿蒲柳之姿,敢烦桃李之教。”
①. 落叶小乔木,品种很多,果实略呈球形,表面有短绒毛,味甜,有大核,核仁可入药。 如: 桃儿。桃李(喻所教的学生)。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(喻实至名归,尚事实,不尚虚名)。世外桃源(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)。
②. 形状像桃子的。 如: 棉桃儿。
③. 指核桃。 如: 桃仁。桃酥。
④. 姓。
①. 落叶小乔木,果实称“李子”,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,可食。 如: 李代桃僵(原用“桃”“李”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,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)。投桃报李。李下不正冠(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)。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(喻为人只要忠诚、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)。
②. 姓。
③. 通“理”。(➊古代狱官,法官。➋道理,规律。➌惩治。➍星名。)
①.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。 如: 赤子之心。
②.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。 如: 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③.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。 如: 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④.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。 如: 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⑤. 代词,这,那。 如: 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
⑥. 虚用,无所指。 如: 久而久之。
⑦. 往,到。 如: “吾欲之南海”。
①. 指导,训诲。 如: 教习。教头。教正。教师。教导。管教。请教。教学相长。因材施教。
②. 使,令。 如: 风能教船走。
③. 指“宗教”。 如: 教士。教主。教皇。教堂。
①. 传授。 如: 教课。你教给我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