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语的相关成语

共 349 个成语_仅随机展示40条

描写论语的成语有【三月不知肉味】【学贵有恒】【无所错手足】【期月有成】【无适无莫】【即温听厉】【博施济众】【升堂入室】【侃侃訚訚】【及门之士】【三复斯言】【和而不同】【大受小知】【文武之道】【和颜悦色】【君子成人之美】【不知老之将至】【入室弟子】【不舍昼夜】【瑚琏之器】【昼夜不舍】【直谅多闻】【春风沂水】【百里之命】【不教而杀】【理屈词穷】【哀矜勿喜】【无所用心】【子不语怪】【玉毁椟中】【善与人交】【上智下愚】【不敢问津】【父母之邦】【掩非饰过】【望而生畏】【温良恭俭让】【恶衣恶食】【知命之年】【一息尚在】等。
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列表。

论语相关成语

三月不知肉味

sān yuè bù zhī ròu wèi

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。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。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述而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

详细解释

学贵有恒

xué guì yǒu héng

学习可贵的是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述而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劝诫人。恒:恒心。学习可贵的是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

详细解释

无所错手足

wú suǒ cuò shǒu zú

不知如何安放手足。形容没有办法,不知如何是好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不知如何是好。不知如何安放手足。形容没有办法,不知如何是好。 复制出处:春

详细解释

期月有成

jī yuè yǒu chéng

一整月就会有成就。形容治理国家或办某项事情见效迅速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期:一整个周期;期月:一整月。一整月就会有成就

详细解释

无适无莫

wú shì wú mò

指无可无不可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里仁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指无可无不可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里仁》:“君子之于天下也,无适也,无莫也,义之

详细解释

即温听厉

jí wēn tīng lì

”后以“即温听厉”称面受尊者的教诲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《论语子张》:“君子有三变:望之俨然,即之也温,听其言也厉。”后

详细解释

博施济众

bó shī jì zhòng

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雍也》。一般作谓语,形容乐于助人。博:广泛;济:救济。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雍也》:“

详细解释

升堂入室

shēng táng rù shì

古代宫室,前为堂,后为室。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,循序渐进,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先进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古代宫室,前为堂,后为

详细解释

侃侃訚訚

kǎn kǎn yín yín

形容和悦而从容不迫地谈话。”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乡党》。一般作谓语,用于人的态度。形容和悦而从容不迫地谈话。语出《论语乡党》:“朝,与下大夫言,侃侃如也;与

详细解释

及门之士

jí mén zhī shì

旧泛指登门求教的弟子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先进》。《元史・许廉传》:及门之士,著录者千余人。及:到。旧泛指登门求教的弟子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先进》:“从我于陈、蔡者,皆不及

详细解释

三复斯言

sān fù sī yán

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。形容对它极为重视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先进》。朱熹注:“《诗经・大雅・抑》之篇曰:‘白圭之玷,尚可磨也;斯言之玷,不可为也。’南容一日三复

详细解释

和而不同

hé ér bù tóng

与人和睦相处;但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苟同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含褒义。和:和睦;同:苟同;无原则地附和。与人和睦相处;但在原则问题上不

详细解释

大受小知

dà shòu xiǎo zhī

形容大材小用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卫灵公》:君子不可小知,而可大受也;小人不可大受,而可小知也。大受:委以重任,这里指能承担重任的人;小知:让他办不重要的事。形容大材小用。 复制出处

详细解释

文武之道

wén wǔ zhī dào

指周文王、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张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宽严相结合治理国家的方法。指周文王、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

详细解释

和颜悦色

hé yán yuè sè

指温和高兴的脸色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为政》。汉・郑玄注:“言和颜悦色为难也。”一般作状语,含褒义,形容和善可亲。颜:面容;悦色:高兴的脸色。指温和高兴的脸

详细解释

君子成人之美

jūn zǐ chéng rén zhī měi

道德高尚的人成全别人的好事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用于为人。君子:指品格高尚的人;成:成全,帮助;美:好事。道德高尚

详细解释

不知老之将至

bù zhī lǎo zhī jiāng zhì

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。形容人专心工作,心怀愉快,忘掉自己的衰老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述而》:“其为人也,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云尔。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。形

详细解释

入室弟子

rù shì dì zǐ

指学问技能得师传达到高深境地的学生或门徒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先进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入室:到家;弟子:学生,徒弟。指学问技能得师传达到高深境地的

详细解释

不舍昼夜

bù shě zhòu yè

不分白天和黑夜。比喻夜以继日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罕》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指夜以继日。舍:放弃。不分白天和黑夜。比喻夜以继日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

详细解释

瑚琏之器

hú liǎn zhī qì

比喻人特别有才能,可以担当大任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公冶长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人有才。瑚琏: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,夏朝叫“瑚”殷朝叫“琏”。比喻人特别有

详细解释

昼夜不舍

zhòu yè bù shě

白天晚上都不停。形容勤奋地学习或工作,到了夜以继日、昼夜不停的地步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罕》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昼:白天;舍:止。白天晚上

详细解释

直谅多闻

zhí liàng duō wén

为人正直信实,学识广博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季氏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有学问的正直人。直:正直;谅:信实;多闻:学识渊博。为人正直信实,学识广博。 复制出

详细解释

春风沂水

chūn fēng yí shuǐ

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,在舞雩台上吹吹风。指放情自然,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先进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放情自然。原意是大人和儿

详细解释

百里之命

bǎi lǐ zhī mìng

指诸侯的政令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泰伯》:曾子曰:‘可以托六尺之孤,可以寄百里之命,临大节而不可夺也。君子人与,君子人也。’指诸侯的政令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泰伯》:曾子曰

详细解释

不教而杀

bù jiào ér shā

不警告就处死。指事先不教育人,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尧曰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教:教育;杀:处罚,杀死。不警告就处死。指事

详细解释

理屈词穷

lǐ qū cí qióng

理由站不住脚;无话可说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先进》。宋・朱熹集注:“子路之言,非其本意,但理屈词穷,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贬义。

详细解释

哀矜勿喜

āi jīn wù xǐ

指对遭受灾祸的人要怜悯,不要幸灾乐祸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劝诫人。哀矜:怜悯。指对遭受灾祸的人要怜悯,不要幸灾乐祸。 复制出处:春秋

详细解释

无所用心

wú suǒ yòng xīn

指不动脑筋;什么事情都不关心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阳货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用心:动脑筋。指不动脑筋;什么事情都不关心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

详细解释

子不语怪

zǐ bù yǔ guài

指不谈怪异一类事情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述而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子:孔子;语:谈论。指不谈怪异一类事情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述而》:“子

详细解释

玉毁椟中

yù huǐ dú zhōng

比喻因主管人员失职而造成重大损失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季氏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含贬义。比喻因主管人员失职而造成重大损失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季氏》

详细解释

善与人交

shàn yǔ rén jiāo

善于与别人交朋友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公冶长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善于与别人交朋友。善于与别人交朋友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公冶长》:“子曰:‘晏平仲

详细解释

上智下愚

shàng zhì xià yú

最聪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。孔子认为他们都是先天决定,不可改变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阳货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智:聪明;愚:笨。最聪明的人和最愚笨的

详细解释

不敢问津

bù gǎn wèn jīn

指高贵的、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微子》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指不敢过问。问津:询问渡口,问路。指高贵的、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。 复

详细解释

父母之邦

fù mǔ zhī bāng

指祖国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微子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祖国。指祖国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微子》:“枉道而事人,何必去父母之邦。”用法:偏正式;作宾语;

详细解释

掩非饰过

yǎn fēi shì guò

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张》。《庄子・盗跖》:辩足以饰非。掩、饰:掩饰;非、过:错误。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

详细解释

望而生畏

wàng ér shēng wèi

看着就害怕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尧曰》。一般作谓语,用于人。看着就害怕。生畏:害怕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尧曰》:“君子正其衣冠,尊其瞻视,俨然

详细解释

温良恭俭让

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

原意为温和、善良、恭敬、节俭、忍让这五种美德。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。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学而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

详细解释

恶衣恶食

è yī è shí

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里仁》。一般作宾语、补语,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。恶:粗劣的。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里仁》:“士

详细解释

知命之年

zhī mìng zhī nián

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。指50岁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为政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50岁。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。指50岁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为政》:“五十而知

详细解释

一息尚在

yī xī shàng zài

还有一口气。指生命的最后阶段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泰伯》。朱熹注:一息尚存,此志不容少懈,可谓远矣。息:呼吸,气息;尚:还。还有一口气。指生命的最后阶段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
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