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kǔ kǒu è shí怎么读
注音: ㄎㄨˇ ㄎㄡˇ ㄟˋ ㄕˊ
繁体: 苦口惡石
感情 中性
石:古代石针。比喻逆耳而有益的规劝。 复制
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美疢不如恶石:夫石犹生我,疢之美,其毒滋多。”
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。
例子:《周书·萧疍传》:“苦口恶石,想勿余隐。”
①. 像胆汁或黄连的滋味,与“甘”相对。 如: 甘苦。苦胆。苦瓜。
②. 感觉难受的。 如: 苦境。苦海(原为佛教用语,后喻很苦的环境)。苦闷。含辛茹苦。吃苦耐劳。苦恼。
③. 为某种事所苦。 如: 苦雨。苦旱。苦夏。苦于(❶对某种情况感到苦恼;❷表示相比之下更苦些)。
④. 有耐心地,尽力地。 如: 苦劝。苦口婆心。刻苦。苦心孤诣。
⑤. 使受苦。 如: 那件事可苦了你啦!
①.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(亦称“嘴”)。 如: 口腔。口才。口齿。口若悬河。
②.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。 如: 瓶子口。
③. 出入通过的地方。 如: 门口。港口。
④.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(多用作地名)。 如: 古北口。喜峰口。
⑤. 破裂的地方。 如: 口子。
①. 不好。 如: 恶感。恶果。恶劣。恶名。丑恶。
②. 凶狠。 如: 恶霸。恶棍。险恶。凶恶。
③. 犯罪的事,极坏的行为。 如: 恶贯满盈。
①. 讨厌,憎恨,与“好(hào )”相对。 如: 可恶。厌恶。好(hào)恶。
①. 〔~心〕要呕吐的感觉;亦指对人和事的厌恶态度。
②. (噁)
①. 古同“乌”,疑问词,哪,何。
②. 文言叹词,表示惊讶。 如: 恶,是何言也!
①.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。 如: 石破天惊(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)。
②. 指石刻。 如: 金石。
③.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。 如: 药石。药石之言(喻规劝别人的话)。
④.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。
⑤. 姓。
①.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,十斗为一石。(在古书中读shí,如“二千石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