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应当详细和应当简略的地方都处理得很妥当。出自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非相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说话、写文章等。详略:详细和简略;得当:适当,恰当。指应
详细解释
用金做的舌头,说破了嘴。比喻说话很多,枉费口舌。出自《荀子・正论》。一般作宾语,比喻缄口不言。金舌:用金子做舌头;弊:破。用金做的舌头,说破了嘴。比喻说话很多,
详细解释
谓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。出自《荀子・正论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各人都得到满足。谓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。 复制出处:《荀子・正论》:“圣王在上,图德而定次,量能而
详细解释
同“拱挹指麾”。出自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富国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人的神态。同“拱挹指麾”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富国》:“上下一心,三军同力,名声足
详细解释
坚韧、刚毅,毫不屈服。出自荀况《荀子・法行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,坚决不低头。屈:屈服。坚韧、刚毅,毫不屈服。 复制出处:荀况《荀子・法行》:“坚刚而
详细解释
从长远考虑问题。出自荀况《荀子・荣辱》。一般作谓语,顾及未来而作长远打算。虑:思考;顾:回头看。从长远考虑问题。 复制出处:荀况《荀子・荣辱》:“彼固天下之大虑
详细解释
谓变化先天的本性,兴起后天的人为。出自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性恶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谓变化先天的本性,兴起后天的人为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赵・荀况《
详细解释
指偏见邪说。出自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大略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家言:一家之言,指偏见;邪:不正当;邪学:邪说。指偏见邪说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
详细解释
盛水的器皿是什么形状,水也成为什么形状。比喻在上的人言行影响风气。出自先秦・荀况《荀子・君道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比喻在上的人言行影响风气。盛水的器皿是什么形
详细解释
流流传,引申为没有根据的意见。没有根据的话。多指背后议论、诬蔑或挑拔的话。出自《荀子・致士》:凡流言、流说、流事、流谋、流誉、流愬,不官而衡至者,君子慎之。流流传,引申为没有根据的意
详细解释
兵器上没有沾血。指未经激烈的流血战斗就取得了胜利。出自先秦・荀况《荀子・议兵》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形容未经交战就取得胜利。兵:兵器;刃:刀剑等的锋利部分。兵
详细解释
眼睛只能看到远处的马。比喻见大不见小。出自《荀子・非相》:且徐偃王之状,目可瞻马;仲尼之状,面如蒙倛。眼睛只能看到远处的马。比喻见大不见小。 复制出处:《荀子・非相》:且徐偃王之状,目可
详细解释
权势和地位极其尊贵。旧指帝王权势地位至高无上。出自《荀子・正论》:天子者势位至尊,无知于天下。势:权势;位:地位。权势和地位极其尊贵。旧指帝王权势地位至高无上。 复制出处:《荀子・正论
详细解释
截断长的来补短的。比喻取别人的长处,来补自己的短处。出自《荀子・礼论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学习等。续:接、补。截断长的来补短的。比喻取别人的长处,来补自
详细解释
犹终生,一辈子。出自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解蔽》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指一辈子。犹终生,一辈子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解蔽》:“以可知之人性,求可以
详细解释
指见闻广博,记忆力强。出自先秦・荀况《荀子・解蔽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的记忆力。博:广博;闻:传闻;志:记住,记忆。指见闻广博,记忆力强。 复制出处:先秦・
详细解释
指军纪严整的军队。出自《荀子・议兵》:秦之锐士,不可以当桓文之节制;桓文之节制,不可以敌汤武之仁义。节制:有节度,讲法制;师:军队。指军纪严整的军队。 复制出处:《荀子・议兵》:秦之锐
详细解释
积累的功业越深厚,则流传给后人的恩德越广。出自荀况《荀子・礼论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功业深厚,则流传给后人恩德广。积累的功业越深厚,则流传给后人的恩德越广。
详细解释
谓按其类别各相归属。出自《荀子・正论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谓按其类别各相归属。 复制出处:《荀子・正论》:“故象刑殆非生于治古,并起于乱今也。治古
详细解释
指恩泽广大,无所遗漏。出自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王制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兼:同时;兼覆:天覆盖万物,比喻恩泽广大;无遗:没有遗漏。指恩泽广大,无所遗
详细解释
谓故作高深,立异离群。”一说,綦溪,邪径;利跂,利其歧途而不循正途。出自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非十二子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书面语。谓故作高深,立异离群。《苟
详细解释
形容极其安定稳固。出自先秦・荀况《荀子・富国》。一般作宾语,形容极其安定稳固。形容极其安定稳固。 复制出处:先秦・荀况《荀子・富国》:“为名者否,为利者否,为忿者
详细解释
指击破鼓、烹掉猪以求神治病,病仍未治好。形容费而无益。出自先秦・荀况《荀子・解蔽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办事方式不对。敝:破,坏;丧:失去;豚:猪。指击破鼓、烹
详细解释
拒绝劝告,掩饰错误。出自《荀子・成相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不听劝告。饰:掩饰;非:错误;谏:直言规劝。拒绝劝告,掩饰错误。 复制出处:《荀子・成相》:“
详细解释
抓住人家过错,等待机会来陷害。出自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议兵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抓小辫子。掎挈:指摘;司:同“伺”,侦候;诈:欺诈。抓住人家过错,等待机会来陷
详细解释
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。比喻达不到目的。出自《荀子・劝学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。比喻达不到目的。 复制出处:《荀子・劝学》:“不道礼宪
详细解释
比喻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兴亡。出自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王制》。一般作定语、分句,用于比喻句。覆:颠覆;载:承载。比喻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兴亡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赵・荀
详细解释
形容知识丰富,记忆力强。出自《荀子・解蔽》。闻:见闻。形容知识丰富,记忆力强。 复制出处:《荀子・解蔽》:“博闻强志,不合王制,君子贱之。宋・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・天台韶国师法
详细解释
充分享有全国的财富。形容帝王最为富有。出自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荣辱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十分富有。有:享有,占有;天下:指全国。充分享有全国的财富。形容帝王
详细解释
登上高处,看得更远。也比喻思想境界高,目光远大。出自《荀子・劝学》:“我尝跂高而望矣,不如登高之博见也。《吕氏春秋・顺说》:“顺风而呼,声不加疾也,际高
详细解释
拒绝别人的规劝;掩饰自己的错误。出自荀况《荀子・成相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,含贬义。谏:劝告;饰:遮掩;遮盖;非:错误。拒绝别人的规劝;掩饰自己的错误。
详细解释
欺骗世人;窃取名誉。出自荀况《荀子・不苟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欺:欺骗;世人:指当时的人。欺骗世人;窃取名誉。 复制出处:荀况《荀子・不苟》:
详细解释
指先让对方动手;抓住其弱点之后;再一举反击以战胜对方。指后发动制服人的措施。出自荀况《荀子・议兵》。一般作谓语,用于军事等方面。发:发动;制:控制、制服。指
详细解释
”谓驾车的马驻足仰首,谛听琴声。形容音乐美妙动听。出自语出《荀子・劝学》。杨倞注:“仰首而秣,听其声也。”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语出《荀子劝学》:“昔者瓠
详细解释
对一切乐观的人,能够健康长寿。出自《荀子・致士》:得众动天,美意延年。延年:延长寿命。对一切乐观的人,能够健康长寿。 复制出处:《荀子・致士》:得众动天,美意延年。例子:清许叔平《里乘雄
详细解释
暴露在山沟的尸体。指因贫困而死无葬身之地的人。出自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荣辱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瘠:通“胔”,没有完全腐烂的尸体。暴露在山沟的尸
详细解释
自始至终都不改变。出自《荀子・礼论》。 又“然后皆有衣衾多少厚薄之数,皆有翣菨文章之等,以敬饰之,使生死终始若一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自始自终一个样子。自始至
详细解释
衣服都禁受不起,比喻体力衰弱。出自《荀子・非相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非常虚弱。衣服都禁受不起,比喻体力衰弱。 复制出处:《荀子・非相》:“叶公子高,微小短瘠,
详细解释
充分享有全国的一切财富。旧时形容帝王最富有。出自《荀子・荣辱》:夫贵为天子,富有天下,身不免于戮杀者,正倾非也。是二世之过也。有:占有,享有;四海:指全国。充分享有全国的一切财富。旧时形
详细解释
原指江河的发源之处水很小,只能浮起酒杯。后用以指事物的起源。也比喻事物所起源的地方。出自《荀子・子道》。唐・刘知己《史通・断根》:若汉书之立表志,其殆侵官虽局者乎!考其滥觞所出,起于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