嘴上甜,心里狠。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。出自明・何良俊《四友斋丛说・史二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阴险。蜜:比喻甘美。嘴上甜,心里狠。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。 复制出
详细解释
形容身体衰弱无气力。也可比喻处事不得力,不中用。出自巴金《我的故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人的状态。形容身体衰弱无气力。也可比喻处事不得力,不中用。
详细解释
形容十分愤怒或激动的样子。出自宋・秦观《进策・边防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愤怒等。攘袂:捋起衣袖;切齿:咬紧牙齿。形容十分愤怒或激动的样子。 复制出处:
详细解释
民众负担沉重,痛苦得活不下去。出自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桓公二年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,含贬义。民众负担沉重,痛苦得活不下去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
详细解释
一个字也不认识。出自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卷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文盲。一个字也不认识。 复制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卷:“那主儿或是年老的,或是貌
详细解释
肤浅琐碎。出自清・方苞《书柳文后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肤浅琐碎。肤浅琐碎。 复制出处:清・方苞《书柳文后》:“彼言涉于道,多肤末支离,而无所归宿。”用法:作谓
详细解释
指贪心不足或饭量很大。出自清・翟灏《通俗编・地理》引《复斋漫录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指贪心不足或饭量很大。 复制出处:清・翟灏《通俗编・地理》引《
详细解释
拿小题目做大文章。比喻把小事情当做大事情来处理。出自明・杨聪《玉堂荟记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含贬义。拿小题目做大文章。比喻把小事情当做大事情来处理。 复制出处
详细解释
贫困和疾病一齐压在身上。出自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形容生活境况非常艰难。交:一齐;同时;加:压上。贫困和疾病一齐压在身上。 复制出处:清
详细解释
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坊记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含贬义。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坊记》:“
详细解释
指天色漆黑;不能辨别方向。也形容昏昏沉沉;神志不清;糊里糊涂。出自元・关汉卿《调风月》第二折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贬义。昏:黑暗。指天色漆黑;不能辨别
详细解释
比喻坏人和好人混杂在一起;成分复杂。出自唐・张志和《和渔夫词》十三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杂在一起;成分复杂。 复制出处:唐・张志和《和渔
详细解释
原指妖怪装神弄鬼或兴事害人。现多比喻无事生非;制造事端;暗中破坏捣乱。出自元・无名氏《碧桃花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含贬义。原指妖怪装神弄鬼或兴事害人
详细解释
没完没了地跟人说废话或玩笑话。出自张恨水《夜深沉》第十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口语。没完没了地跟人说废话或玩笑话。 复制出处:张恨水《夜深沉》第十回:“小五,你干吗和她
详细解释
比喻极微小而无价值的东西。出自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大宗师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比喻极微小而无价值的东西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大宗师》:“以汝为汝
详细解释
同“狗盗鼠窃”。出自明・刘基《郁离子・千里马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同“狗盗鼠窃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刘基《郁离子・千里马》:“君之门下,无非狗偷鼠窃、
详细解释
担受惊吓。出自元・刘致《端正好・上高监司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贬义。担受惊吓。 复制出处:元・刘致《端正好・上高监司》:“受官差在旅途,耽惊受怕过朝暮,受了五十四站
详细解释
①摇动着脑袋;摆动着尾巴。形容悠然自得的样子。②摇晃着脑袋;摆动着身体。形容轻狂得意的样子。出自宋・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①摇动着脑
详细解释
比喻难以猜破的哑谜,或难以弄清楚的事情。出自鲁迅《彷徨・肥皂》。一般作宾语,用于比喻句。比喻难以猜破的哑谜,或难以弄清楚的事情。 复制出处:鲁迅《彷徨・肥皂》:“这是什么闷胡卢,没头没
详细解释
形容事物没有生气。出自宋・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48卷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没有生气。形容事物没有生气。 复制出处:宋・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48卷:“唯是被囚不死不活,
详细解释
古代认为“膏肓”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。后形容病情严重到无法治疗的程度。也比喻事态严重;无法挽救。也作“病在膏肓”。出自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成公十年》。一般作
详细解释
亦作“玩时贪日”。谓贪图安逸,旷废时日。出自清・谭嗣同《仁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处事。亦作“玩时贪日”。谓贪图安逸,旷废时日。 复制出处:清・谭嗣同《
详细解释
把对的说成错的;把错的说成对的。比喻故意制造混乱;使是非不清。出自清・陶曾佑《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把对的说成错的;把错的说成
详细解释
爱捣乱,好闯祸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2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为人。好:喜爱,喜好。爱捣乱,好闯祸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2回:“曹操赘
详细解释
比喻拆台。出自毛泽东《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问题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指拆台。比喻拆台。 复制出处:毛泽东《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问题》:“彼此不挖墙脚,彼此不在对方军政军内组织
详细解释
迟疑动摇;拿不定主意。出自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赵策三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贬义。犹豫:迟疑。迟疑动摇;拿不定主意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赵策三》:“平原
详细解释
毛发竖起;脊骨透寒。形容非常恐惧惊骇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2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形容十分恐惧。毛:头发和汗毛;骨:指脊背;悚然:害怕的样子。
详细解释
小心害怕或低声下气的样子。出自唐・韩愈《祭鳄鱼文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处事。伈伈:小心恐惧的样子。睍睍:也作“伣伣”,眼睛不敢睁大的样子。小心害怕或
详细解释
瞎眼。比喻对周围情况一无所知。出自王朔《一点正经没有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口语。瞎眼。比喻对周围情况一无所知。 复制出处:王朔《一点正经没有》:“两眼一抹黑
详细解释
心里隐藏着不可告人的事或坏主意。出自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贬义。心里隐藏着不可告人的事或坏主意。鬼胎:比喻不可告人的念头。
详细解释
见“镜里观花”。出自《白雪遗音・无楼梯儿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能看到而得不到。见“镜里观花”。 复制出处:《白雪遗音・无楼梯儿》:“竹篮子打水,镜里采花,抓不
详细解释
见“饮冰食檗”。出自清・李枢《〈精忠传弹词〉序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生活。见“饮冰食檗”。 复制出处:清・李枢《〈精忠传弹词〉序》:“太夫人舍生不遂,乃奉君姑
详细解释
雄鸡因怕做祭祀的贡品而自残其身。比喻人怕被杀而自尽或装傻。出自宋・苏轼《僧爽白鸡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装疯卖傻。断尾:断去尾巴。雄鸡因怕做祭祀的贡品而自残其
详细解释
犹言不守本分,胡乱行事。出自柳青《创业史》第一部第十七章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用于口语。犹言不守本分,胡乱行事。 复制出处:柳青《创业史》第一部第十七章:“他决
详细解释
比喻极其贪色的人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5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比喻极其贪色的人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5回:“一个字便是僧,两个
详细解释
因处在嫌疑之地,虽然没有私弊,但容易被人猜疑。出自清・李宝嘉《活地狱》第26回。一般作谓语,含贬义。私:私心;弊:欺骗、蒙混的事情。因处在嫌疑之地,虽然没有私弊
详细解释
缺乏衣食。比喻贫困。出自马烽《吕梁英雄传》第五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贫困。缺乏衣食。比喻贫困。 复制出处:马烽《吕梁英雄传》第五回:“因此一个人养活一个
详细解释
惊慌恐惧得表现出各种形态。形容惊慌恐惧到了极点。出自宋・陈亮《谢杨解元启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、补语,含贬义。万状:各种样子。惊慌恐惧得表现出各种
详细解释
形容无固定目标,到处乱闯。出自巴金《火》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指乱撞。形容无固定目标,到处乱闯。 复制出处:巴金《火》:“刘波好像被困在一条死巷里,他东碰
详细解释
lài há ma xiǎng chī tiān é ròu
地面上爬着的癞蛤蟆想吃在天上飞翔的天鹅。比喻痴心妄想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01回。一般作宾语,含贬义。地面上爬着的癞蛤蟆想吃在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