褒义的成语

共 2507 个成语

褒义的成语有【临难不惧】【安身乐业】【交口称赞】【生死之交】【踌躇满志】【好言好语】【惜墨如金】【宁死不屈】【闻鸡起舞】【经邦论道】【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】【妙绝时人】【和蔼近人】【刚正不阿】【视死如归】【俐齿伶牙】【精忠报国】【相濡以沫】【急人所急】【庙堂之器】【万象更新】【材高知深】【金石良言】【严于律己】【眼明心亮】【名标青史】【雄心勃勃】【挺身而出】【民和年丰】【口碑载道】【谈言微中】【逶迤退食】【浊泾清渭】【声应气求】【竹马之友】【风流千古】【道不拾遗夜不闭户】【瘠己肥人】【打抱不平】【赤子之心】等。
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列表。

感情色彩

褒义相关成语

临难不惧

lín nàn bù jǔ

遇到危难,一点也不惧怕。出自《韩非子・说疑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临危不惧。临:到;难:灾难;惧:恐惧。遇到危难,一点也不惧怕。 复制出处:《韩非子・说疑》:“夫

详细解释

安身乐业

ān shēn lè yè

安稳快乐地过日子。出自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5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同“安居乐业”。安身:立身。安稳快乐地过日子。 复制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5回:“你二人

详细解释

交口称赞

jiāo kǒu chēng zàn

异口同声地称赞。出自《元史・王利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交口:众口一辞。异口同声地称赞。 复制出处:《元史・王利传》:“利自幼颖悟,弱冠,与魏初同

详细解释

生死之交

shēng sǐ zhī jiāo

同生共死的交谊。出自元・郑德辉《绉梅香》。一般作宾语,含褒义。同生共死的交谊。 复制出处:元・郑德辉《绉梅香》:“晋公在枪刀险难之中,我父亲挺身赴战,救他

详细解释

踌躇满志

chóu chú mǎn zhì

形容心满意足或十分得意的样子。多指对己所得的成就十分得意。出自庄周《庄子・养生主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形容谋事成功得意的样子。踌躇:从容自得的样子;

详细解释

好言好语

hǎo yán hǎo yǔ

指友善和中听的言语。出自洪深《香稻米》第三幕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含褒义。好:美;善。指友善和中听的言语。 复制出处:洪深《香稻米》第三幕:“我晓得乡下人是刁恶

详细解释

惜墨如金

xī mò rú jīn

爱惜墨就像金子一样。指不轻易动笔。出自宋・费枢《钓矶立谈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惜:爱惜;墨:写字用的墨。爱惜墨就像金子一样。指不轻易动笔。 复制出

详细解释

宁死不屈

nìng sǐ bù qū

宁愿一死;决不屈服。出自明・赵弼《效颦集・宋进士袁镛忠义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褒义。宁:宁可;宁肯;屈:屈服。宁愿一死;决不屈服。 复制出处:明・赵

详细解释

闻鸡起舞

wén jī qǐ wǔ

一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。形容有志报国之士奋发图强;也比喻抓紧时间不懈努力。出自《晋书・祖逖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。一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。形容有志报国之士奋发图

详细解释

经邦论道

jīng bāng lùn dào

指治理国家,谈论治国之道。比喻位居高层。出自唐・魏征《隋书・李穆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。指治理国家,谈论治国之道。比喻位居高层。 复制出处:唐・魏征《隋书・

详细解释

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

míng zhī shān yǒu hǔ , piān xiàng hǔ shān xíng

(谚语)明知有危险,却还是冒险而行。比喻不畏艰险,敢于冒险。出自明聿云氏《量江记》一三出。(谚语)明知有

详细解释

妙绝时人

miào jué shí rén

指作品的好,不是当时的人所能比。出自三国・魏 曹丕《与吴质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指作品的好,不是当时的人所能比。 复制出处:三国・魏 曹丕《与吴质书

详细解释

和蔼近人

hé ǎi jìn rén

态度温和,容易接近。出自明・李开先《贺邑令贺洪滨奖异序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形容人的态度谦和。和蔼:和善。态度温和,容易接近。 复制出处:明・李开先《贺

详细解释

刚正不阿

gāng zhèng bù ē

刚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合。出自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一员官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刚强正直,不逢迎。刚:刚直;直:正直;不阿:不逢迎。刚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合。 复

详细解释

视死如归

shì sǐ rú guī

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平常。形容为了正义事业;不怕牺牲生命。出自《韩非子・外储说左下》。《吕氏春秋・勿躬》:“三军之士,视死如归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褒

详细解释

俐齿伶牙

lì chǐ líng yá

能说会道。出自元・张国宾《合汗衫》第二折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能说会道。能说会道。 复制出处:元・张国宾《合汗衫》第二折:“你休听那厮说短论长,那般的俐齿伶牙

详细解释

精忠报国

jīng zhōng bào guó

精心忠诚;报效祖国。出自《北史・颜之仪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非常爱国。精心忠诚;报效祖国。 复制出处:《北史・颜之仪传》:“公等备受朝恩,当尽忠报国

详细解释

相濡以沫

xiāng rú yǐ mò

水干了;鱼互相以吐沫沾湿;以维持生命。现比喻在困境中以微薄的力量相互救助。出自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大宗师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、状语,含褒义。濡:沾湿;沫

详细解释

急人所急

jí rén suǒ jí

别人有困难时,设法给予帮助。出自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9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帮助别人。别人有困难时,设法给予帮助。 复制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9

详细解释

庙堂之器

miào táng zhī qì

比喻有治理国事才能的人。出自明・刘基《卖柑者言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指栋梁之材。比喻有治理国事才能的人。 复制出处:明・刘基《卖柑者言》:“峨大冠、拖长绅者

详细解释

万象更新

wàn xiàng gēng xīn

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;出现了一番新气象。出自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;出现了一番新气象。万象:宇宙间的

详细解释

材高知深

cái gāo zhì shēn

才能出众,智慧高超。出自汉・王充《论衡・程材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的才学。材:通“才”。知:通“智”。才能出众,智慧高超。 复制出处:汉・王充《论衡・程材》

详细解释

金石良言

jīn shí liáng yán

比喻非常宝贵的教导或劝告。出自《白雪遗音・马头调・金石良言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教导或劝告。比喻非常宝贵的教导或劝告。 复制出处:《白雪遗音・马头调・金石良言

详细解释

严于律己

yán yú lǜ jǐ

严格地约束自己。形容对自己要求严格。也作“严以律己”。出自宋・陈亮《谢曾察院君》。一般作谓语、补语,含褒义。律:约束。严格地约束自己。形容对自己要求严格。也作

详细解释

眼明心亮

yǎn míng xīn liàng

心里明白,眼睛雪亮。形容看问题敏锐,能辨别是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同“心明眼亮”。心里明白,眼睛雪亮。形容看问题敏锐,能辨别是非。 复制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

详细解释

名标青史

míng biāo qīng shǐ

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。形容功业巨大,永垂不朽。出自元・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二折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含褒义。标:写明;青史:古代在竹简上记事,因称史书。

详细解释

雄心勃勃

xióng xīn bó bó

形容雄心很大;很有理想。出自茅盾《子夜>新版后记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。形容雄心很大;很有理想。勃勃:旺盛的样子。 复制出处:茅盾《子夜>新版后记》:“最初构

详细解释

挺身而出

tǐng shēn ér chū

形容遇到危难时;勇敢地站出来;担当其任。出自《旧五代史・周・唐景思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形容遇到危难时;勇敢地站出来;担当其任。挺:挺起身来;勇

详细解释

民和年丰

mín hé nián fēng

百姓安居,年成很好。出自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桓公六年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百姓安居,年成很好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桓公六年》:“奉盛以告

详细解释

口碑载道

kǒu bēi zài dào

群众的称颂一路上都能听得到。形容到处受人称赞。出自明・张煌言《甲辰九月狱中感怀三首(其一)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口碑:众口称颂就像文字刻在石碑

详细解释

谈言微中

tán yán wēi zhòng

形容说话委婉而中肯。出自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滑稽列传序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。微中:微妙而又恰中要害。形容说话委婉而中肯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滑稽

详细解释

逶迤退食

wēi yí tuì shí

从容谦退,公正廉洁。出自《诗经・召南・羔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从容谦退,公正廉洁。 复制出处:《诗经・召南・羔羊》:“退食自公,委蛇委蛇。”用法:偏正式

详细解释

浊泾清渭

zhuó jīng qīng wèi

渭水清,泾水浊。比喻界限分明。出自《诗经・邶风・谷风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渭水清,泾水浊。比喻界限分明。 复制出处:《诗经・邶风・谷风》:“泾以渭

详细解释

声应气求

shēng yìng qì qiú

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。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。出自《周易・乾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。应:应和,共鸣;求:寻找。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。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

详细解释

竹马之友

zhú mǎ zhī yǒu

指儿童时期的朋友。出自《晋书・殷浩传》。一般作宾语,含褒义。指儿童时期的朋友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・殷浩传》:“少时吾与浩共骑竹马,我弃去,浩辄取之。”用法:偏

详细解释

风流千古

fēng liú qiān gǔ

指风雅之事久远流传。出自宋・李流谦《青玉案》词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。指风雅之事久远流传。 复制出处:宋・李流谦《青玉案》词:“风流千古,一时人物,好记尊前语。”

详细解释

道不拾遗夜不闭户

dào bù shí yí , yè bù bì hù

东西丢在路上没有人拾走,夜里睡觉都不需要关门防盗。形容社会风气好。出自战国・韩・韩非《韩非子・外储说左》。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礼运

详细解释

瘠己肥人

jí jǐ féi rén

严以律己宽以待人。出自元《宋史・赵善俊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严以律己宽以待人。瘠:瘦,引申为约束;肥:胖,引申为宽大。严以律己宽以待人。 复制出处:元《宋史・

详细解释

打抱不平

dǎ bào bù píng

在双方争执中;主动介入;帮助受到欺压的人;打击实施强暴者。出自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5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,指为人出头。在双方争执中;主动介入;帮助

详细解释

赤子之心

chì zǐ zhī xīn

孩子纯真无邪的心灵。形容人的心地善良、纯洁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下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含褒义,指报国之心。赤子:初生的婴儿。孩子纯真无邪的心灵。形容
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