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举手加额,以相庆贺。出自明・刘基《甘露颂》序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。指举手加额,以相庆贺。 复制出处:明・刘基《甘露颂》序:“群臣莫不欣择,百姓莫不蹈舞,举手
详细解释
把席割断,分开坐。比喻朋友绝交。出自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德行》。一般作谓语,比喻朋友绝交。席:坐席。把席割断,分开坐。比喻朋友绝交。 复制出处:南朝・宋・
详细解释
同“束手待毙”。出自《明史・黄得功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同“束手待毙”。 复制出处:《明史・黄得功传》:“主逃将溃,无所一用其力,束手就殪,与国俱亡
详细解释
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。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;使内容生动传神。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。出自唐・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・张僧繇》。一般作主语、谓语、定
详细解释
见到而萦烦于心。出自明・何大复《感春》诗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人或事物。见到而萦烦于心。 复制出处:明・何大复《感春》诗:“风光物色元非恶,触目经心偏苦情。”
详细解释
去掉繁杂部分;使它趋于简明。出自明・王守仁《传习录》上卷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。删:除去。就:趋向。去掉繁杂部分;使它趋于简明。 复制出处:明・王守仁《传习
详细解释
犹言得鱼忘荃。蹄,兔罝。”。出自语出《庄子・外物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过河拆桥。犹言得鱼忘荃。蹄,兔罝。语出《庄子外物》:“蹄者所以在兔,得兔而忘蹄。”。
详细解释
比喻根据顺序寻求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。出自朱光潜《艺文杂谈・谈对话体》。一般作谓语,比喻按事物发展规律办事。剥:去掉外层。比喻根据顺序寻求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。 复
详细解释
收受贿赂,私放嫌犯。出自明・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40卷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官场等。得:贪得;放:释放。收受贿赂,私放嫌犯。 复制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喻世明
详细解释
要把沙子蒸成饭。比喻事情不可能成功。出自《楞严经》第六卷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要把沙子蒸成饭。比喻事情不可能成功。 复制出处:《楞严经》第六卷:“
详细解释
比喻深入了解对方,找出其纰漏,又以对方的论点来批驳对方。出自语出《后汉书・郑玄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言辞、学问等。比喻深入了解对方,找出其纰漏,又以对方的
详细解释
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,就使它变得很出色。出自宋・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后集・孟浩然》。一般兼语式,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
详细解释
见“反朴还淳”。出自明・李诩《戒庵老人漫笔・张罗峰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见“反朴还淳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李诩《戒庵老人漫笔・张罗峰》:“今乃人人
详细解释
犹言撩蜂剔蝎。出自清・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十一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自取其祸。犹言撩蜂剔蝎。 复制出处:清・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十一回:“那晁住娘
详细解释
比喻不解决问题,只招致危险。出自《资治通鉴・晋安帝义熙十三年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比喻不解决问题,只招致危险。 复制出处:《资治通鉴・晋安帝义熙十三年》
详细解释
比喻将对方控制在自己势力范围内,然后进行有效打击。出自王朔《千万别把我当人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军事等。比喻将对方控制在自己势力范围内,然后进行有
详细解释
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。出自《法苑珠林》第69卷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。 复制出处:《法苑珠林》第69卷:“窃闻声调响顺,形直影端,未见
详细解释
占据山头,自称为王。比喻独霸一方,称王称霸。出自清・姜振名《永庆升平前传》第69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称王称霸。占:占据,霸占;王:统治者。占据山头,自
详细解释
想吃梅子;流出口水;就不渴了。比喻愿望无法实现;用空想安慰自己。出自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假谲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想吃梅子;流出口水;
详细解释
得了一寸,还想再进一尺。比喻贪得无厌。出自《清史稿・食货志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指贪心。得:取得,获得。得了一寸,还想再进一尺。比喻贪得无厌。 复制出处:《
详细解释
到一个地方;就顺从当地习俗。常用以形容随遇而安。出自宋・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・大宁道宽禅师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分句,含褒义。到一个地方;就顺从当地习俗。常用以形容随
详细解释
比喻处理是非的事,要以事实为根据。出自元・李文尉《燕青博鱼》第三折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办事要以事实为根据。比喻处理是非的事,要以事实为根据。 复制出处:
详细解释
见“返老还童”。出自《云笈七签》卷六九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指人的外貌或精神。见“返老还童”。 复制出处:《云笈七签》卷六九:“第二返砂,服之一两,即体和神
详细解释
指吸收别人长处,以弥补自己的不足。出自南朝・梁・钟嵘《诗品》下卷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取长补短。裁:剪裁。指吸收别人长处,以弥补自己的不足。 复制出处:南朝・
详细解释
见“飞土逐害”。出自清・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・滦阳续录五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打猎。见“飞土逐害”。 复制出处:清・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・滦阳续录五》:“夫
详细解释
依照相传下来的一套慢慢地成了习惯。出自李国文《冬天里的春天》第一章。一般作谓语,指成为习惯。依照相传下来的一套慢慢地成了习惯。 复制出处:李国文《冬天里的
详细解释
引诱敌人深深地进入我方利于围歼的地区。出自毛泽东《论持久战》。一般作谓语、补语,用于军事方面。诱:引诱。引诱敌人深深地进入我方利于围歼的地区。 复制出处:毛泽
详细解释
看到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。指意志不坚定;喜爱不专一。出自先秦・管仲《管子・小匡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异:另外的;别的;迁:改变;变动。看到不同
详细解释
比喻力薄任重,必致灾祸。出自《易・鼎》:九四,鼎折足,覆公餸,其形渥,凶。孔颖达疏施之于人,知小而谋大,力薄而任重,如此必受其至辱,灾及其身也,故曰其形渥,凶。
详细解释
比喻使人豁然开朗。出自汉・徐干《中论・审大臣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比喻使人豁然开朗。比喻使人豁然开朗。 复制出处:汉・徐干《中论・审大臣》:“文王之识也,灼然若披
详细解释
笑了一笑就放在旁边了;表示不当一回事。出自宋・陆游《书梦》诗。一般作谓语,表示轻蔑。笑了一笑就放在旁边了;表示不当一回事。 复制出处:宋・陆游《书梦》诗:“
详细解释
扭转败局,变为胜利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6回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指扭转败局。扭转败局,变为胜利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6回:“将军在匆忙
详细解释
指卖掉武器,从事农业生产。出自唐・武元衡《兵行褒斜谷作》诗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指停战。刀:武器;犊:牛犊。指卖掉武器,从事农业生产。 复制出处:唐・武元衡《
详细解释
见“打草惊蛇”。出自《景德传灯录・省念禅师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多用于否定句。见“打草惊蛇”。 复制出处:《景德传灯录・省念禅师》:“问:‘四众围观,师说
详细解释
拖延错过时机。出自明・徐光启《农政全书・营治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处事等。迁延:拖延。拖延错过时机。 复制出处:明・徐光启《农政全书・营治》:“迁延过时,秋
详细解释
拔开云雾,见到太阳。比喻黑暗已经过去,光明已经到来。出自宋・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・文准禅师》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用于比喻句。拔开云雾,见到太阳。比喻黑暗已经过去,光
详细解释
整理好行装,等待出发。出自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23章。一般作谓语,指做好充分准备。整理好行装,等待出发。 复制出处: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
详细解释
看到弹丸,就想得到鸟的炙肉。比喻过早估计实效。出自庄周《庄子・齐物论》。一般作谓语,比喻过早估计实效。看到弹丸,就想得到鸟的炙肉。比喻过早估计实效。 复制出处:
详细解释
比喻学好本领,等待施展的机会。出自《周易・系辞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比喻怀才等待时机。器:用具,引伸为才能。比喻学好本领,等待施展的机会。 复制出处:《周易・
详细解释
见“恼羞成怒”。出自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0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指发怒。见“恼羞成怒”。 复制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0回:“昌得官见他如此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