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比喻好高鹜远,终无成就。②比喻好事做不成,反变了坏事。出自《东观汉记・马援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①比喻好高鹜远,终无成就。②比喻好事做不成,反变了坏
详细解释
犹言暴虎冯河。出自清・魏源《道光洋艘征抚记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,比喻有勇无谋。犹言暴虎冯河。 复制出处:清・魏源《道光洋艘征抚记》:“抱头鼠窜者胆裂之不暇,
详细解释
替老虎加上翅膀。比喻帮助坏人,增加恶人的势力。出自《逸周书・寤敬篇》。《淮南子・兵略训》:“今乘万民之力而反为残贼,是为虎傅翼,曷为弗除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为
详细解释
老虎离开自己称王称霸的深山老林,落到了平地上。比喻有权有势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。出自清・钱采《说岳全传》第四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人失
详细解释
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地。出自《白雪遗音・八角鼓・精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军事等。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地。 复制出处:《白雪遗音・八角鼓・精忠》:“
详细解释
见“拒虎进狼”。出自吕志伊《读史感赋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措施不得力。见“拒虎进狼”。 复制出处:吕志伊《读史感赋》:“拒狼进虎岂良谋,亡国图存夫。”用法:作宾
详细解释
犹言龙争虎斗。出自俞锷《醉歌行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犹言龙争虎斗。 复制出处:俞锷《醉歌行》:“说霸争王各不让,龙拏虎跳旦复昏。”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
详细解释
老虎离开深山;落在平地里。比喻有权有势者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。出自清・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四回。一般作宾语,常与被犬欺连用。老虎离开深山;落在平
详细解释
比喻一害刚去,又来一害。出自明・张煌言《复郎廷佐书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措施不得力。比喻一害刚去,又来一害。 复制出处:明・张煌言《复郎廷佐书》:“乃拒虎进
详细解释
画虎画得像只狗。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;弄得不伦不类。出自唐・刘知幾《史通・六家》。一般兼语式,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画虎画得像只狗。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;弄得不
详细解释
和老虎商量;要它的皮。比喻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去商量损害他人利益的事;绝对办不到。后多指要恶人放弃自己的利益;纯属幻想。出自《太平御览》第208卷引《符子》。一般
详细解释
犹言龙盘虎踞。形容地势雄伟险要。出自宋・范成大《水龙吟・寿留寺》词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形容地势。犹言龙盘虎踞。形容地势雄伟险要。 复制出处:宋・范成大《水龙
详细解释
谓故意示警,使人震动。出自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1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间接警告对方。谓故意示警,使人震动。 复制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1回:“这
详细解释
同“养虎自遗患”。出自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五六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指纵容敌人。同“养虎自遗患”。 复制出处: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五六回:“今其子乃欲见逐,岂非养
详细解释
①同“狼餐虎咽”。②比喻残酷剥削搜括。出自元・无名氏《小尉迟》第一折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比喻句。①同“狼餐虎咽”。②比喻残酷剥削搜括。 复制出处:元・
详细解释
chū shēng zhī dú bù wèi hǔ
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,无所畏惧。出自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十四章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指年轻人。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,无
详细解释
同“如虎傅翼”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9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分句,指更加得势。同“如虎傅翼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9回:“今玄德得诸葛亮为
详细解释
比喻豪强割据和相互兼并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九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局势。比喻豪强割据和相互兼并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九回:“
详细解释
形容相貌威武。出自《三国演义》第一回。一般作宾语、状语,用于书面语。形容相貌威武。 复制出处:《三国演义》第一回:“玄德回视其人:身长八尺,豹头环眼,燕颔虎须,声
详细解释
比喻抨击已失威势的人。出自鲁迅《坟・论“费厄泼赖”应该缓行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攻击失势的人。比喻抨击已失威势的人。 复制出处:鲁迅《坟・论“费厄泼赖”应该缓
详细解释
谓把身子置于老虎嘴边。比喻处境极其危险。出自晋・桓彝《荐谯无彦表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谓把身子置于老虎嘴边。比喻处境极其危险。 复制出处:晋・桓彝《荐
详细解释
比喻凶恶狡黠之辈。出自明・康海《中山狼》第二折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比喻凶恶狡黠之辈。 复制出处:明・康海《中山狼》第二折:“谁曾见这锦囊诗袋,却遮藏
详细解释
见“引虎拒狼”。出自李大钊《警告全国父老书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见“引虎拒狼”。 复制出处:李大钊《警告全国父老书》:“而引狼拒虎之祸,势又缘兹以起,
详细解释
好象老虎生出翅膀。比喻因增加新助力,强者愈强,恶者愈恶。出自宋・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第17卷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分句,指更加得势。好象老虎生出翅膀。比喻因增加新助力,强
详细解释
像凶猛的老虎出山一样。形容动作勇猛又快速。亦作“猛虎下山”、“猛虎离山”。出自刘流《烈火金刚》第12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迅猛。像凶猛的老虎出山一样。形容动
详细解释
比喻坏人像凶残的野兽般横行不法。出自汉・张衡《南都赋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时局。豺、虎:两种凶残的野兽。比喻坏人像凶残的野兽般横行不法。 复制出处:汉・张衡《
详细解释
放虎出笼。比喻放走强有力的敌人,贻患无穷。同“纵虎出柙”。出自明・唐顺之《咨总督都御史胡牌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处事。放虎出笼。比喻放走强有力的敌人,
详细解释
画老虎画不好(画得像只狗)。比喻好高骛远;一无所成;反贻笑柄。出自东汉・班固《东观汉记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画老虎画不好(画得像只狗)。比喻好高骛远
详细解释
虬曲苍劲貌。出自明・何景明《古松歌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虬曲苍劲貌。 复制出处:明・何景明《古松歌》:“龙盘虎拏终有神,白骨苍鳞半枯死。”用法:
详细解释
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。出自元・揭傒斯《妻齐国夫人宋氏进封济南王夫人制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形容相貌威武。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。 复
详细解释
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,为民除害。事见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自新》。后以“断蛟刺虎”谓武艺高强,行为侠义。出自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自新》载:相传晋周处曾射
详细解释
比喻非常危险的处所。出自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刺客列传》。一般作宾语,比喻非常危险的处所。比喻非常危险的处所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刺客列传》:“是谓委肉当
详细解释
割下身上的肉喂老虎。比喻既舍弃生命也无法满足对方的贪欲。出自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魏公子列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饲:喂。割下身上的肉喂老虎。比喻既
详细解释
老虎凶猛残忍,但并不吃自己的孩子。比喻人皆有爱子之心,都有骨肉之情。出自明・杨珽《龙膏记・藏春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比喻人皆有爱子之心。老虎凶猛残忍,但并不吃
详细解释
亦作“引狼拒虎”。比喻引进另一种恶势力来抗拒原来的恶势力,其祸患将更甚。出自清・陈天华《猛回头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亦作“引狼拒虎”。比喻引进另一种
详细解释
害怕敌人如同怕虎一般。出自明・徐光启《谨申一得以保万全疏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怯战。害怕敌人如同怕虎一般。 复制出处:明・徐光启《谨申一得以保万全疏》:
详细解释
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。出自《易・颐》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形容心怀不善,伺机攫取。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。 复制出处:《易・颐》:“虎视耽耽,其欲逐逐。”用法:作定语
详细解释
把老虎放回深山。比喻放走敌人;留下后患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刘巴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零陵先贤传》。一般兼语式,作谓语、宾语,指把敌人放走。把老虎放回深山。比
详细解释
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。出自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班超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相貌威武。颔:下巴颏。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。 复制
详细解释
前门赶走狼,后门来了虎。比喻坏人接踵而来。出自清・感惺《断头台・党争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前门赶走狼,后门来了虎。比喻坏人接踵而来。 复制出处:清・
详细解释